Kapton聚酰亚胺基薄膜多微孔碳作为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研究
近年来,由于钠资源和价格相对锂资源更加具有优势,且钠的化学性质又与锂相似,使得钠离子电池成为最有希望取代锂离子电池的可充电电池,从而引起了众多研究者的青睐和关注。目前,钠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研究基本上得以完善,但是合适负极材料的缺乏阻碍了钠离子电池的发展和应用。钠离子碳基负极材料由于其较低的成本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石墨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商用负极材料,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电化学性能,却不能同样适用于钠离子电池,主要是由于钠离子最小插入层间间隙为0.37nm,石墨的层间间隙为0.335nm,不能满足体积较大和插入层间间隙较大的钠离子脱嵌。改良后的石墨材料,层间间隙增大,使钠离子能够自由地脱嵌,储钠量增加,但其低容量不能满足高能量密度的要求。石墨烯材料具有较大的层间间隙,十分有利于钠离子的嵌入和脱出,在钠离子电池中具有非常稳定的电化学性能和较高的比容量。软碳材料的有序度较高,主要以层间插层和微晶间隙的形式储钠,导电性较好,但是比容量较低。
研究了用PTCDA(3,4,9,10-苝四甲酸二酐)为前驱体制备的软碳材料,结果表明材料乱层微晶结构会随着热解温度的改变发生膨胀,层间距从约0.36nm增加到0.42nm,从而提升其电化学性能,这项研究也为钠离子电池软碳负极材料带来了新的发展方向。硬碳材料晶体无序度高,缺陷多,结构复杂,虽容量较高,但是库仑效率低,这主要是电极与电解液之间的接触面积小,同时还得留出足够的层间空间供插入钠离子。硬碳材料的来源十分广泛,可由一些天然的有机物等前驱体材料制备,但这些碳前驱体的低产率和低库仑效率也限制了它们在实际中的应用。
Kapton作为聚酰亚胺基薄膜,在加热过程中一些不稳定基团发生热分解和聚合反应,会有大量小分子气体分解逸出,如氢气、氮气、二氧化碳等。这些小分子气体从碳基体中挥发,使材料形成多孔结构。碳基的孔径大小可以通过控制热解条件来实现,如热解温度、热解时间、热解速率等。
本文以Kapton薄膜作为碳前驱体,通过高温热解制备多微孔材料C-1100,该材料含有大量微孔,并且层间间距约为0.384 nm,能够满足钠离子的插层,因此有较好的电化学稳定性和可逆比容量。在电流密度为2 A/g,比容量约为54.54mAh/g,在电流密度为100 mA/g 下循环250 次,容量保持率大于99.9%。本文研究的C-1100 材料是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中一种非常新颖和具有潜力的材料。(http://www.dgkapton.com摘自《电源技术》)